自從里柯升格奶爸後,便沒什麼時間與機會繼續優化大功率了,所以近期來都是發發嘴砲文居多;但改裝這檔事,向來都是碰不得的─因為很難戒斷。好吧~不能動手,出張嘴總還是可以的,2014年秋,六台大功率同好一起跑三貂角時里柯結識了福全車業的老闆【千松浩二】,當時意外成為保母車的他就說過也要來"弄一部",那就趁此機會與這位手路穩健、個性又與里柯頗為相投的機車老手分享一下大功率的世界吧!
里柯當初會結識浩二,是由觀看一位數度來台作機車旅行的日本人YouTube裡所發現的(短片第三與第九分鐘開始):
里柯當下就覺得這位機車行老闆很熱心。最初里柯其實是想透過他對該名日本朋友表示,"未來若有機會再到台灣來作機車旅行時,可以考慮使用電動機車",但細看短片發現,浩二店裡也有台"小當家",所以無論如何,里柯都覺得應該要先讓浩二對電動機車的"觀感"予以修正一番,而這"觀感修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拉他一起來參加出遊,然後"伺機讓他體驗一下"了 :)
↑2014年10月,大功率同好出遊三貂角時福全車業的浩二與優化的大功率和影。
好吧!那就來開始切入正題─
↑其實車子早在2015年4月就送到了福全,但"兩個奶爸"老喬不出時間來弄車,從每周弄一點、到每個月弄一點...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車子弄完竟也過了將近八個月了XD。
↑原廠式樣。同樣是紅色,右邊的是特仕版的配色塗裝。
↑因為要優化成大功率,且要配合這次預計搭載的12"電機換成12"的前胎與框,原廠的前岔是完全不行的,勢必得砍掉重練。原廠(右)與優化後(左,RS+勁戰)的前岔總成比一比,寬度差很大。
↑切磨掉不少東西。
↑鎖頭孔的位置也有落差,須重新開。
↑12"前輪試裝。
↑10"前輪試裝...果然12"還是比較對味。
↑12"魔版3500W輪毂式電機,一顆速度型、一顆扭力型,兩種電機都會裝上跑看看,數據一起撈。
↑原廠的電控與懸吊配置,即將全部換掉。
↑試裝一下。浩二對這後搖臂的顏色一直很有意見,沒辦法對岸就很愛這種很顯眼的顏色,要低調的銀或黑還掏不到,這詭橘色幾乎已成2015年對岸電摩的代表色了。
↑電機用的碟盤,RPM還是RIP,用了就知道。
↑裝上後。因為後避震器的角度太直,浩二決定要將上避震器座前移重焊。
↑稍微壓迫到馬桶,加熱塑型處理即可PASS掉。
↑避震器上座前移後,明顯爭取到較多的傾角。後擋泥板則是使用Y系同門的勁戰修改而來的。
↑原本浩二預計的碟盤卡鉗位置是在正上方,但需另外加工卡鉗座故暫時作罷。
←上剎車油管。
↑前輪則全部直接沿用油車零件。
接著處理電路。ST的原廠電路配置是整車都走48~60V的高電壓,為了日後在燈系的材料選購上比較容易,優化後是會先經過變壓器將電池組的高電壓轉換為12V的低電壓,若不慎發生感電時也比較安全。
燈泡也一併更換為燃油車所通用的12V,不然原廠的高電壓燈泡還真不好取得。
↑ST的優點就是內外可利用的空間都很大,這裡是馬桶下前方的空間,幾乎將所有的元件擠在這裡都還有剩。上圖中有控制器(魔力士72200型+水冷座)、水冷排、揚水馬達、變壓器(DC90V轉DC12V20A)與SSR(固態繼電器)。
←SSR(固態繼電器),這個小東西可用低壓來致動高壓。之前里柯都直接將高壓線走到電門鎖來控制變壓器送電與否,這樣不但每次在電門鎖內彈片接合時都會因為壓差而導致"內爆",次數多了內彈片也炸壞了,最後電門鎖不是內彈片互相咬死在一起成永遠的開路、就是被炸短到永遠無法接合在一起,兩者都是致使電門鎖失去其作用而報銷。而使用SSR則可讓電門鎖走4~32V的低電壓(浩二走4V最低壓),不但可保電門鎖無恙,同時讓低電壓經過車頭也比較安全。
←原本控制器預定的安裝位置是在車尾燈總成前的空間,後來這裡並沒有利用到,以後也可放置副水箱。72200型控制器搭配專用的水冷散熱座,體積可以壓縮到很小,增加安裝位置上的選擇性。
→水冷座內的水道。
←控制器底座的安裝面。
↑上冷卻液。對岸的變壓器故障率頗高,雖然價差很大,里柯以後還是比較偏向改使用MIT的變壓器。
最後就是搞電池了,在ST無敵大的腳踏空間下,電池艙自然是小不了。將電池的重量壓在這裡非常有利於整車的穩定性。
↑馬桶空間也是不小,放雨衣?放安全帽?不行~通通拿來
←中場亂入一下福全技師的米克斯 :3
↑此次採用的電芯─IRF38120動力型鐵鋰電池,單支3.3V10Ah,支援最大10C放電,電極採螺槽式搭配螺絲與銅片鎖付。
↑電池的支架為二聯式,所以最小單位是兩支電芯、規格為:80*80*150mm。接下來就是排電池,想盡辦法把96支含支架的電芯全排進馬桶與電池艙內...
排電池這件事可說是讓人想破了頭,什麼排法都嘗試了,在不破壞馬桶與電池艙體的前提之下,基本上一體是不可能了,兩組24S2P的72V20Ah電池組都是至少得"拆二"才有辦法全塞進去。鐵鋰雖然相對便宜、循環壽命高、又可支援高倍率充放,但也相對較重與較吃空間,然後重點是電性有點難搞─這些對空間本來就很有限的兩輪電動機車來說都是很奢侈的抉擇。
↑再來就是痛苦的電池開組,先組腳踏下電池艙的電池組...
↑第一組基本完成,接下來做偵測平衡線組,準備做電池平衡與試接保護板測試保護作動與否:
↑並沒有現成的材料這回事,全部得自己手工作。
↑接上線組並平衡後,充電器已可安全充至自動斷電,第一組算是搞定,接著做第二組:
組裝電池是件頗費神的事,過程中必須保持頭腦清醒與集中注意力,但里柯在"封印期間"都只有到三更半夜才有自己的時間,隔天又還要上班,所以每次都只能工作三個小時左右,而一組電池至少需要12~15個工時才能夠完成,所以得分成好幾天才能完工。
第二組電池開始充電,未平衡前只有幾串可以充到保護板亮燈(該串達到3.5V)就要過充了。
用UNA9平衡充電之後幾,乎每串都可以亮燈。
↑電池都組好平衡好之後,最後就是裝車了(終於)!那把大壓鉗是用來壓安德森PP120厚得要死端子的。
由於這次【千松號】上配置的大電流主線是6AWG的3200股耐高溫鍍錫銅絲線,過與不及皆不宜,所以這些貴鬆鬆的線都需在現場量測實際長度後當場製作。
↑滿滿的電池...但即使空間彈性極高的ST,卻也只塞進了72V40Ah的容量,換算起來只比GOGORO的電池組多了不到11%,鐵鋰真是個吃空間的怪物啊!但這40Ah,卻可以支持最高400A的放電,也是鐵鋰電池恐怖的地方。搭配了支架的圓柱形電池,不但在結構上較為安全,也提供了基本的散熱條件,里柯不願捨棄,同時【千松號】也是浩二的第一台試做優化大功率電動車,作為初接觸大功率的入門,選擇成本低、高倍率放電又較安全的鐵鋰,是不錯的。
§總結
YAMAHA(CHINA)ST這款車,自從去年二月里柯騎凱門所優化的4.0攻完武嶺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比起其他眾多對岸的電自等級車台,ST的體質明顯好很多,其他優化的條件也很好,特別是他超大的腳踏與電池可容納空間,在車輛用途上的可塑性極高。而即使像【千松號】將馬桶與電池艙塞滿了鐵鋰電池,車輛在騎乘時的重心與操控表現都還是可以表現得非常好,這點里柯之前也在騎凱門的ST 4.0攻武嶺時就有發現(當時凱門的ST 4.0是搭載了72V80Ah的18650鋰離子電池)。
OK,【千松號】雖然在硬體上可說已接近優化終了,但在控制器的參數上則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目前車子雖然可以動也可以跑,但尚需更多時間路測並優化各項參數,將車子的性能盡量完全的發揮出來,所以數據與路測影片的部分將會在進行完控制器參數優化後才會公布,然後將在下一篇另行發表。現在先來欣賞一下浩二為他的【千松號】所拍攝的一些照片吧:
【千松號】ST 3.5諸元:
車台:YAMAHA(CHINA) Metis ST
控制器:魔力士72200型水冷控制器
電機:魔版12"3500W速度型輪瑴式電機
電池組:72V40Ah IRF-38120 動力型圓柱鐵鋰
造價(D.I.Y):不含電池約60K / 含電池約90K
極速:待測
加速能力:待測
續航力:待測
.
..
...
..
.
"外送?哥載的不是豆腐,是YAMALUBE!"
好棒~下次請人帶個增程電池,殺宜蘭去啦!
回覆刪除滿滿的惡意...
回覆刪除看完後...心癢癢...
手癢癢...
SSR的低電壓是從哪邊供應的?
單顆的18650。這其實很有意思,把它當成一種"保護鎖",誰又會知道要騎這台車之前還要準備一顆18650呢?嘖嘖~
刪除你好,我想請教一下 請問hub motor 12" 目前最高功率只有5000w嗎?
回覆刪除還是有到15kw左右的呢? 謝謝
以量產的商品來說5000W也差不多是極限了,除非自己手工慢慢繞吧。
刪除請問您原本的儀表跟控制器還在嗎?
回覆刪除